这场突发的新冠疫情深深牵动着青年学生们的心,并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秩序和生活习惯。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学”,笔者通过网络授课的方式密切关注着青年学生的各种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意识到:在疫情背景下做好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刻不容缓!
在疫情最为肆虐的严峻阶段,随着信息的持续公开,学生们内心压力与日俱增,与原本欢度春节的心愿形成巨大心理落差。学生们从各种渠道无数次地看到这场“战疫”斗争中感人、伤心、振奋的画面,他们的理解力、思考力和接受力面临巨大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急需”问题:
一、青年学生“孤独感”下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感急需更多方式和路径来抒发、表达
当青年学生无数次看到一幕幕感人、振奋的“战疫”情景时,他们内心是极为震撼的,无论是“剪发出征”的白衣天使们挥别家人亲友,还是武汉“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拔地而起,无论是全国一盘棋的“战疫”斗争气势,还是面对全球疫情困境我国展现出来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无不激发着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但是,由于这个时间段里学生们都处于居家防疫中,极易产生“孤独感”,在这种悄然而生的“孤独感”中要支撑起内心强大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他们急需更多的方式和路径来抒发、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也是疫情背景下做好青年学生心理疏导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青年学生对疫情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急需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分析
在“抗疫”斗争中,随时都可能因疫情变化而发生重大事件,如在疫情最为肆虐的阶段,全国各地启动了不同级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青年学生生活最为相关的情况之一就是全国上下以小区为单位实施强制封闭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当然会给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但这对于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传播、蔓延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应协助青年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再如2月7日李文亮医生去世一时在网络上形成空前强烈的反映,对此重大事件,如若青年学生们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分析,将极有可能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和巨大的破坏。“战疫”斗争中可能随时发生重大事件,青年学生对此急需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分析。
三、青年学生对疫情中产生的负面不实资讯急需提升综合思辨能力
任何一场公共事件的突发,都无法避免负面不实资讯的产生,这些资讯中有些是错发或误发,有些是因无法及时获取权威真实信息而由发布者臆想或猜测,也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故意歪曲,甚至不排除有些是某种势力团伙恶意造谣、中伤、抹黑事实真相,以搅乱民众视听和认知判断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在这场“战疫”斗争中同样发生了不少此类负面不实资讯,青年学生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容易被这些负面不实资讯的敏感表述方式挑起强烈情绪,搅乱心绪,甚至引发错误过激行为,因此,急需对他们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和引导,提升其对各类咨讯的综合思辨能力。
四、青年学生对“战疫”斗争中的榜样人物急需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大灾大难中必定涌现英雄榜样和英勇事迹,此次疫情期间发生了大量温暖人心、震撼人心、振奋人心的人物和事件,无论是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为代表的高级别专家,以张定宇、张文宏为代表的“抗疫”先锋,还是普普通通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或是各行各业为“抗疫”斗争做出巨大奉献和牺牲的普通人,他们英勇、感人的事迹深深激励、鼓舞着青年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对“战疫”斗争中的英雄榜样人物的事迹与精神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是促进青年学生形成“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等崇高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
五、青年学生对“疫情必将被战胜”的信心之源急需深入理解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指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制度优势”是有信心、有能力赢得这场“战疫”斗争的制胜法宝,青年学生对“疫情必将被战胜”的信心之源急需深入理解。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基于“抗疫”背景做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YQJY061,作者:梁 卿 浙江省“特聘专家”、宁波大学电竞博彩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