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我院2010年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工作,根据《宁波大学关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宁波大学关于开展2010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特通知如下:
一、推荐对象
我院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2010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二、推荐条件
(一)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资格
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具有免试直接攻读本校或外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资格:
1.积点分排名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10%(交换学生、“2+2”、科技学院2%优秀学生及其他转学学生要求其中一个学年积点分排名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10%),且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在425分及以上;其他语种参照相对等的水平要求。
2.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特色人才(附表1所列的国家级竞赛获奖者及其他被公认为重要创新成果的获得者),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可不受所要求的外语成绩和综合评分排名的限制。
(二)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并保留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两年的推荐资格
推荐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并保留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两年的优秀应届毕业生,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积点分排名位于同年级同专业前30%;
2.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在425分及以上;其他语种参照相对等的水平要求。
3.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
4.热爱学生工作,工作能力强,担任学生干部(包括团学会干事、班干部或社团干部)的时间不少于两年。“优秀学生干部”获得者优先推荐。
5.本人自愿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从事学校安排的辅导员或其它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三、推荐依据与标准
(一)免试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依据与标准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评分的排名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综合评分=(总积点分/所修课程数)×10+创新学分
(二)免试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并保留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两年的推荐依据与标准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由学工部会同研工部、组织部、人事处、纪委、团委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面试,根据综合评分排名予以推荐。
四、推荐名额
学校分配给我院1个推荐名额,按1:1.5的推荐比例,学院将向学校推荐2名人选,最终由学校根据推荐条件及排名确定1名免推生。
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的特色人才和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并保留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两年的推荐,未定学院名额,符合条件者均可通过学院向教务处和学生发展与服务处申请。
五、推荐程序与日程安排
(一)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推荐程序
9月25-27日,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向学院学工办申请,填写《宁波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在学院学生工作“相关下载”栏下载);
9月28日,学院对学生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根据学生志愿、校内外推荐名额及综合评分排名,从高到低按1:1.5的比例予以推荐,并确定推荐去向和推荐类型。学院填写《学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情况一览表》,连同学生申请表及相应材料报教务处。
(二)具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特色人才的推荐程序
9月25—26日,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填写《宁波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并连同3名或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信,上交学院学工办;
9月27日,学院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表及相应材料交教务处;
9月29日前,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根据推荐名额和评价意见按1:1.2的比例予以推荐。
(三)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留校工作两年学生的推荐程序
9月25—26日,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填写《宁波大学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上交学院学工办;
9月27日,学院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表及相应材料交学生发展与服务处;
9月29日前,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对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根据推荐名额和综合评分从高到低按1:1.2的比例予以推荐。
六、其他
1、申请者应保证其所提供的材料真实,一旦申请者弄虚作假,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录取资格。
2、申请者需提供以下相关材料: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证书复印件1份(小语种提交相应水平证书复印件1份);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励证明复印件;有学术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奖证书或发明专利等,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1份。
艺术学院学工办
2009年9月25日
附表1:
纳入统计范围的国家级竞赛一览表
序号 | 竞 赛 名 称 |
1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2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竞赛 |
3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4 |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
5 |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 |
6 |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
7 |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 |
8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
9 |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
10 |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
11 |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12 |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
13 | 全国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 |